佛教正學論壇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佛教正學論壇


 
首頁首頁  官方頁官方頁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搜尋搜尋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自動登入: 
:: 忘記密碼
最新主題
» 本站網址更新為http://minguetw.f-orum.com
菩提心 Empty2014-07-07, 12:34 pm 由 版工

» 無太佛彌勒!破斥一貫道邪見!
菩提心 Empty2012-08-28, 9:32 am 由 版工

» 本論壇遷單通啟
菩提心 Empty2011-10-21, 9:47 am 由 版工

» 【疑著】該不會是【日誌】的另一化名吧?
菩提心 Empty2011-03-02, 9:05 am 由 版工

» 嚴禁批判出家人的經證
菩提心 Empty2011-03-01, 3:46 am 由 版工

» 日誌是出家師父嗎?為何會在意這個請法應有的禮節?
菩提心 Empty2011-03-01, 3:39 am 由 版工

» 如此十力,唯如來成就,是名如來與聲聞種種差別
菩提心 Empty2011-03-01, 1:37 am 由 版工

» 牛黃說無名是齒德俱尊的賢者??
菩提心 Empty2011-02-23, 11:20 am 由 版工

» 參訪又出現統計性質的誤解之謬誤
菩提心 Empty2011-02-23, 1:39 am 由 版工

» 圓覺自性。非性性有
菩提心 Empty2011-02-21, 10:42 am 由 版工

導航
 歡迎頁
 首頁
 會員列表
 個人資料
 常見問題
 搜尋
最熱門主題
淨堂惡行
日誌離題發言紀實
立言豈能把如來藏當成只是〔有為〕?
淨堂不知金剛力士與金剛乘的關係
受菩薩戒律可以修學外道法門是有但書的
蕭徒道德恐慌事件又一起!蕭教祖自始即破菩薩戒!(x堂卻為其辯護)
西藏佛教並無『飲酒食肉不礙菩提,行盜行婬無妨般若。』的鬼話
淨堂說【至少】要有確實的歷史證據才行?羯臘磨經有這麼說嗎?
請各位網友注意,某論壇的某網友有詐欺傾向
小葉認為佛經都是本師死後才出現的如何證實是本師親口說的

 

 菩提心

向下 
發表人內容
版工
群組:系統管理員
群組:系統管理員
版工


文章數 : 886
注冊日期 : 2009-07-03

菩提心 Empty
發表主題: 菩提心   菩提心 Empty2010-07-23, 4:07 am

引言回復 :
立言 發表於 Fri.07/23, 2010 08:57 am
你們自己看看上面立言紅字標示的清清楚楚。在說法者的心裡所理解的「空性」並不是「菩提心」。而前面立言也已經舉證論述過「慈悲」不等同「菩提心」。
在說法者的心裡所理解的「空性」並不是「菩提心」?「慈悲」不等同「菩提心」?大方等大集經不是很清楚嗎?〔如是皆由發菩提〕是很難理解的文言文嗎?連我這個下根者都看得懂,為何自以為已開悟的蕭徒立言卻看不懂?
蕭徒立言你忽略了「悲心」與「菩提心」的關聯性,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與大方等大集經都指出了「悲心」與「菩提心」的關聯性。

菩提心開示 寫到:
沒有悲心的空性不能入道,沒有空性的悲心也不能入道,唯有悲心空性雙運,才能入道而成就遍知的佛果位。
這句話的〔空性〕其實是指〔智慧〕,所以這是談〔悲智雙運〕。

引言回復 :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
菩薩亦爾,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有般若及以大悲。

引言回復 :
大方等大集經
 我今憐愍於眾生  是故發此菩提心
 若欲獲得大自在  不應於此生退轉
 生死無量受苦惱  而於自他無利益
 寧發於此受大苦  非以不發受安樂
 若有眾生發菩提  即得人天聖王樂
 亦得寂靜無漏樂  及得無上菩提樂
 最上慧忍三昧定  具四無量及六度
 三種淨慧六神通  四無礙智大自在
 無上十力四無畏  及三念處及大悲
 成就具足十八法  如是皆由發菩提
 能動十方諸世界  亦知十方眾生心
 能度無量諸眾生  皆由發於菩提心
這段是告訴你悲與智都是因為發菩提心。

維基百科 寫到:
菩提心(बोधिचित्,Bodhicitta)即是成佛的心。菩提,梵文為 बोध(bodhi),意譯為覺。大乘佛教中,佛菩提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為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為菩薩因行與如來果證的動力。《華嚴經》中說:「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種子」。
菩薩是大乘佛教的理想,其基本前提是發菩提心,立誓願要為眾生利益不入涅槃。
寂天菩薩所造《入菩薩行論》中解釋菩提心需要兩個條件,一者緣眾生,即利益的對象為六道輪迴中的一切眾生,二者緣佛果,即不僅要令一切眾生獲得暫時的快樂,最終要令眾生成就佛果而獲得究竟的安樂。菩提心又分為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發願利益眾生令眾生成佛為願菩提心,發心者即稱之為菩薩,發心後用實際行動,即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般若)恆常利益眾生即為行菩提心。願菩提心為成佛之因,是大乘佛法的精髓。
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必有悲智雙運的過程,《智度論》曰:「菩提名諸佛道。」同曰:「菩提,秦言無上智慧。」《注維摩經》曰:「肇曰:道之極者,稱曰菩提,秦無言以譯之。菩提者,蓋是正覺無相之真智乎。」《大日經疏》曰:「菩提心,即是白淨信心義也。」又曰:「菩提心,名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林水鎮居士的學佛心得分享也提到:
引言回復 :

依《華嚴發菩提心章》開示:云何名為發菩提心?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者深心,樂修一切諸善行故;三者大悲心,救度一切苦眾生故。依此三心各曲開十門。茲分述如下

(一)【直心】。具有十心:
  (1)『廣大心』。謂誓願觀一切法悉如如故;
  (2)『甚深心』。謂誓願觀真如要盡源底故;
  (3)『方便心』。謂推求簡擇趣真方便故;
  (4)『堅固心』。謂設逢極苦樂受此觀心不捨離故;
  (5)『無間心』。謂觀此真如理盡未來際不覺其久故;
  (6)『折伏心』。謂若失念煩惱暫起,即覺察折伏令盡使觀心相續故;
  (7)『善巧心』。謂觀真理不礙隨事巧修萬行故;
  (8)『不二心』。謂隨事萬行與一味真理融無二故;
  (9)『無礙心』。謂理事既全融不二,還令全理之事互相即入故;
  (10)『圓明心』。謂頓頓觀法界全一全多同時顯現無障無礙故。

(二)【深心】。亦具十心:
  (1)『廣大心』。謂於遍法界一切行門誓當修習學故;
  (2)『修行心』。謂於此無邊行海對緣修造故;
  (3)『究竟心』。謂凡所修學要當成就乃至菩提故;
  (4)『忍苦心』。謂能忍大苦修諸難行不以為難故;
  (5)『無厭足心』。謂頓修多行情無厭足故;
  (6)『無疲倦心』。謂於一一難行多時勇悍無疲倦故;
  (7)『常心』。謂於一一行各盡未來際,念念相續恒不斷故;
  (8)『不求果報心』。謂修此諸行不求人天二乘果故;
  (9)『歡喜心』。謂凡修諸行稱本求心皆大歡喜故;
  (10)『不顛倒心』。謂凡所修行皆離二乘俱絕三輪故。

(三)【大悲心】。亦具十心:
  (1)『廣大心』。謂於一切眾生皆立誓願,將度脫故;
  (2)『最勝心』。謂度彼要當得佛果故;
  (3)『巧方便心』。謂求度眾生巧方便法要當成熟故;
  (4)『忍苦心』。謂堪忍代彼一切眾生受大苦故;
  (5)『無厭足心』。謂於一一難化眾生化以無量方便無厭足故;
  (6)『無疲倦心』。謂化難化眾生設於無量劫荷負眾生苦不以為勞故;
  (7)『常心』。謂於一一眾生盡未來際念念無間不休息故;
  (8)『不求恩報心』。謂於諸眾生作此廣大饒益終不希望毛端恩報故;
  (9)『歡喜心』。謂令眾生得安樂時,通令得轉輪王樂釋梵天王乃至二乘及大涅槃等樂故;
  (10)『不顛倒心』。謂不見能化及所化故。
因此菩提心並非如蕭徒立言所想的「空性非菩提心」「慈悲非菩提心」那樣簡單,換句話說,立言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佛 學 基 本 知 識 貧 乏 及 邏 輯 概 念 錯 誤 !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32/1664_001.htm

【經錄部類】〔論集部類〕〔論集部〕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三十二冊 No. 1664《廣釋菩提心論》

T32n1664_p0563a08(00)║廣釋菩提心論卷第一
T32n1664_p0563a09(00)║
T32n1664_p0563a10(00)║    蓮華戒菩薩造
T32n1664_p0563a11(00)║
T32n1664_p0563a12(10)║    西天譯經三藏傳法大師施護奉 詔譯
T32n1664_p0563a13(00)║ 歸命三世一切佛  略集大乘諸法行
T32n1664_p0563a14(00)║ 建立最初勝事業  我今廣釋菩提心
T32n1664_p0563a15(00)║此中云何。若欲速證一切智者。
T32n1664_p0563a16(05)║總略標心住於三處。出生悲心。從悲發生大菩提心。
T32n1664_p0563a17(01)║所有最勝一切佛法。皆由悲心而為根本。
T32n1664_p0563a18(02)║此悲所因為觀眾生故。如聖法集經云。
T32n1664_p0563a19(04)║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
T32n1664_p0563a20(06)║諸菩薩不應修學多種法門。但於一法而自勤行。
T32n1664_p0563a21(04)║即於一切法如掌中得。何等一法所謂大悲。
T32n1664_p0563a22(04)║諸菩薩乘此大悲。即於一切佛法如掌中得。
T32n1664_p0563a23(04)║世尊譬如轉輪聖王輪寶行處。即得一切力聚。
T32n1664_p0563a24(03)║而諸菩薩亦復如是。大悲行處。
T32n1664_p0563a25(08)║即能成就一切佛法力聚。世尊又如士夫命根堅固。
T32n1664_p0563a26(05)║即能令諸根而得轉故。而諸菩薩亦復如是。大悲堅固。



梭巴仁波切在《甘露法語--空性》開示:
修行菩提心是證得空性的捷徑。
如果你想現觀、了悟中觀的思想,
體驗龍樹的教法,
證悟《心經》的旨趣〈整個佛法的心要〉,
最好的方法就是修習菩提心。

釋昭慧法師在呂姝貞著《慧沼《勸發菩提心集》研究》序裡開示(弘誓院訊82期):
《大般若經》云:「菩薩摩訶薩以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首,無所得為方便。」印順導師依此教證,而歸納出菩提心、大悲心與空性慧作為「學佛三要」。此中「一切智智」即是佛智(佛菩提),作意即是專注;相應於佛菩提而專注其心,立志成佛,是為「一切智智相應作意」。發菩提心位列成佛三要門之首,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回頂端 向下
版工
群組:系統管理員
群組:系統管理員
版工


文章數 : 886
注冊日期 : 2009-07-03

菩提心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菩提心   菩提心 Empty2010-07-26, 3:55 am

引言回復 :

立言 發表於 Fri.07/23, 2010 06:58 pm
   《智度論》曰:「菩提名諸佛道。」同曰:「菩提,秦言無上智慧。」
《注維摩經》曰:「肇曰:道之極者,稱曰菩提,秦無言以譯之。菩提者,蓋是正覺無相之真智乎。」

明覺,以上兩個教證是你自己引出的,菩提乃「諸佛道」、「無上智慧」、「正覺無相之真智」,請問這是指慈悲嗎?你的國文程度到哪兒去了?

立言不是不知佛菩提道當以大悲行願心而求,但是菩提乃智慧義,不可錯解。前面立言論述的是你所引出的當今大寶法王開示─轉貼西藏佛教葛舉派的菩提心說法資料,其內容有把「菩提心」與「悲心」等同的問題。
又以你所引廣釋菩提心論卷第一內說「所有最勝一切佛法。皆由悲心而為根本」,這意思也很明確說悲心是求得最勝一切佛法的根本,卻未說悲心即是菩提心,只能說菩提心包含悲心耳!說到這裡,應該很明確顯示一件事了:你明覺根本沒有把什麼是菩提心搞懂!

立言,你沒有看懂以上兩個教證,菩提乃「諸佛道」、「無上智慧」、「正覺無相之真智」,請問這無關慈悲嗎?(諸佛道或無上智慧難道就沒慈悲可言?)你的國文程度到哪兒去了?

立言你既知佛菩提道當以大悲行願心而求,你卻將菩提限縮於智慧之義(你一直在閃躲〔悲智雙運〕的概念~沒關係~請繼續~再耍寶)。大寶法王開示─轉貼西藏佛教葛舉派的菩提心說法資料,其內容有把「菩提心」與「悲心」相提並論,其實是符合《智度論》等的教證。
你既已讀過所引廣釋菩提心論卷第一內說「所有最勝一切佛法。皆由悲心而為根本」,你也知道這意思也很明確說悲心是求得最勝一切佛法的根本,但你卻以〔未說悲心即是菩提心,只能說菩提心包含悲心〕作為理由!(你說〔《廣釋菩提心論》未說悲心即是菩提心〕?你知道你在自語相違嗎?)你還說什麼〔你明覺根本沒有把什麼是菩提心搞懂〕(經證都已歷歷在目了~足證大寶法王所言無誤),原來是你立言根本沒有把什麼是菩提心搞懂!

再來檢閱大寶法王開示菩提心的這段(我把關鍵字用引號標出):
大寶法王開示菩提心 寫到:
若將佛陀教法總歸來說,沒有不包含在〔空性〕與〔菩提心〕這二者當中。只有〔空性〕或只有〔菩提心〕這都是不夠的,總是要將〔空性〕、〔菩提心〕雙運受持才是正確,就像小鳥要是一隻翅膀斷了,光有一隻翅膀是不能飛翔的,只有將雙翅展開並用,方能遨翔天空。沒有〔悲心〕的〔空性〕不能入道,沒有〔空性〕的〔悲心〕也不能入道,唯有〔悲心〕〔空性〕雙運,才能入道而成就遍知的佛果位。因此,一切乘中最殊勝的是秘密金剛乘,而金剛乘的修持即是將〔悲心〕與〔空性〕雙運而行,尤其是不離〔菩提心〕而修持。

簡單來說上述開示有兩種組合:第一種是〔空性〕與〔菩提心〕、第二種是〔空性〕與〔悲心〕,大家可以看出這兩種組合顯示了〔悲心與菩提心交互運用的現象〕,這是因為大寶法王有時是以〔悲心〕來說明〔菩提心〕的悲心本質,何以故?這《廣釋菩提心論》有說明悲心生出菩提心:【T32n1664_p0563a16(05)║總略標心住於三處。出生悲心。從悲發生大菩提心。】(這句是立言故意忽略的),這句〔從悲心發生菩提心〕,可見這兩者有因果關係,所以菩提雖是「無上智慧」,但必含悲心,所以大寶法王說〔悲心〕時,是強調那構成菩提心的悲心本質,在大寶法王開示的這段就會出現〔悲心與菩提心交互運用的現象〕,立言故意無視這一層,還一直咬著〔未說悲心即是菩提心〕不放。
回頂端 向下
版工
群組:系統管理員
群組:系統管理員
版工


文章數 : 886
注冊日期 : 2009-07-03

菩提心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菩提心   菩提心 Empty2010-07-28, 12:58 pm

引言回復 :
立言 發表於 Mon.07/26, 2010 06:22 pm
明覺,你就不須要故意轉移焦點了!
簡單說,佛門中所謂「發菩提心」即是「欲求無上正等正覺」也。所以「菩提心」即是「欲行佛菩提道」。此中第一重要乃求證第一義諦智慧,沒有這種智慧的話自度尚且不及談何度他?所以立言說:『菩提以智慧為主』有何錯哉?

教證: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9:「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常不遠離三世諸佛及諸佛法。一切菩薩緣覺聲聞及所行法。世間出世間法。眾生及眾生法。專求菩提智慧無礙。」(CBETA, T09, no. 278, p. 452, c12-16)

故意轉移焦點?呵呵!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你這帖依然意圖規避這《廣釋菩提心論》這句:【總略標心住於三處。出生悲心。從悲發生大菩提心。】(這句是立言故意忽略的),這句〔從悲心發生菩提心〕,立言怎麼不看看這兩者有因果關係?難道立言不認為菩提「無上智慧」裡的悲心成分?原來蕭徒的菩提心裡沒有悲心成分?難怪....

《廣釋菩提心論》指出那成就〔菩提心〕的就是〔悲心〕,所以在大寶法王開示的這段,大寶法王將〔悲心〕與〔菩提心〕交互運用,是為了強調〔悲心〕,立言為了強詞奪理就故意無視這一層,前幾天是咬著〔未說悲心即是菩提心〕不放,現在還有臉說什麼〔『菩提以智慧為主』有何錯哉?〕立言怎麼不看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卷9哪裡有說到是什麼生出菩提心的?明覺是依據《廣釋菩提心論》證明悲心與菩提心的因果關係,未談菩提心以何為主,立言的白話文解讀程度之低劣,由此可見,看來立言對文言文的解讀程度就更加令人感到無限憐憫,難怪被蕭平實騙得團團轉。

《廣釋菩提心論》是說明〔悲心〕是〔菩提心〕的起點(因為該論有云〔從悲發生大菩提心〕),《大方廣佛華嚴經》卷9是說明〔菩提心以專求智慧為目標〕(因為該經文已明言〔專求〕~可見這是菩提心的目標),兩者之間並不會有矛盾牴觸的問題,倒是立言的對文言文的解讀程度真的是有問題。

再次誠懇的勸請立言專修老實念佛,請專一持名的祈求往生西方淨土,到時可親自面向阿彌陀佛請求審查蕭平實是否邪見。我知道立言一定聽不進去,但我還是要如此勸告,真的,與其在這裡爭論人我是非,不如念佛求生西方後再請阿彌陀佛來鑑定蕭平實,而且,在西方淨土一樣可修習如來藏法門,親教師就是阿彌陀佛,祂早已是大乘佛教各宗派都承認的佛陀,而蕭平實呢?他自稱三地菩薩卻始終得不到大乘佛教各宗派的承認。立言若真心想學正統如來藏法門,向阿彌陀佛請法才是最穩當也最具權威的。我明覺也想學習正統如來藏法門,但我明覺就是持名念佛往生西方淨土後才向阿彌陀佛請法,阿彌陀佛既已是佛,祂所傳授的如來藏法門就絕對是正確的!大乘佛教各宗派誰敢質疑?

立言哪!與其浪費時間在為蕭平實辯論,不如專一持名的祈求往生西方淨土,親自面向阿彌陀佛請求審查蕭平實是否邪見。

立言哪!您要以大乘佛教各宗派都承認的阿彌陀佛為親教師呢?還是要以那個備受爭議的三地菩薩為親教師?就算蕭平實真的是三地菩薩~那又怎樣?三地菩薩的智慧與證量哪裡能比得上佛陀?念總持咒還不如念阿彌陀佛啊!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哪,總持咒只是蕭平實發明的,在大藏經裡是不存在的啊!
回頂端 向下
版工
群組:系統管理員
群組:系統管理員
版工


文章數 : 886
注冊日期 : 2009-07-03

菩提心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菩提心   菩提心 Empty2010-08-02, 10:01 am

引言回復 :
立言 發表於: Wed.07/28, 2010 09:54 pm
引言回復 :
羅丹
顯然,蕭平實弟子的知見是有問題的!
《大智度論》卷53〈26 無生品〉:「畢竟空大故,生悲亦大」、「無緣悲從畢竟空生」
羅丹,你嘛好了!不要轉移焦點吧?
請問一般修行人的「悲心」是無緣悲嗎?
還有二乘聖人入涅槃不證空性嗎?請問這種空性有悲心嗎?
又二乘法的苦滅聖諦所證空性裡頭含了什麼悲心?有嗎?這不是四聖諦之一嗎?它不可以入道嗎?菩薩也證大乘四聖諦,請問證入二空真如空性時有什麼悲心在嗎?
蕭徒立言提出的質疑裡一開始就限定了〔一般修行人的、二乘聖人〕這類的範疇,但羅丹與我明覺所引用的佐證資料(請各位網友看看前幾頁即知)都沒有這種〔一般修行人的「悲心」〕的分別設限。顯然,這就是蕭徒立言在詭辯了。

蕭徒的詭辯技倆之一就是在經論原文未說之部分,強加自己的見解或分類,意圖以分類比較掩飾其階級鬥爭之陰謀也。
回頂端 向下
版工
群組:系統管理員
群組:系統管理員
版工


文章數 : 886
注冊日期 : 2009-07-03

菩提心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菩提心   菩提心 Empty2010-08-04, 10:20 am

引言回復 :
立言 發表於 Mon.08/02, 2010 10:09 pm
呵呵~這個明覺說不過了就扯陰謀論,真是扯蛋!
比方說你在地下道看見一個遊民躺在那裡於是起了個慈悲心在他前面紙杯內放一把銅板,這就叫做菩提心嗎?你的菩提心也未免太麁淺了吧?

蕭徒立言提出的質疑依然在〔一般修行人的、二乘聖人〕這類的範疇內打轉,沒有經證,也了無新意,看來立言這次辯論又被駁倒了。
羅丹與我明覺所引用的佐證資料(請各位網友看看前幾頁即知)都沒有這種〔一般修行人的「悲心」〕的分別設限,既然經論佐證資料既無此分別設限,蕭徒立言的擅自分別設限行為也就顯出其暗中添加教義的意圖,顯然,這就是蕭徒立言在詭辯了。可見蕭徒的詭辯技倆之一就是在經論原文未說之部分,強加自己的見解或分類,意圖以分類比較,以掩飾其階級鬥爭之陰謀也。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之時,蓮莖與淤泥尚在同一處,而蓮蕊卻超越於淤泥,蓮花被佛教視為象徵,有幾位菩薩也是手持蓮花,《金剛般若疏》卷2:「以畢竟空為慈悲。即以慈悲為畢竟空。故慈悲未曾不空。空未曾不慈悲也。」《大智度論》卷53〈26 無生品〉:「菩薩不離是念(大悲念),心不捨眾生,用無所得故。」可見菩提心與慈悲心是密不可分的。
回頂端 向下
版工
群組:系統管理員
群組:系統管理員
版工


文章數 : 886
注冊日期 : 2009-07-03

菩提心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菩提心   菩提心 Empty2010-08-06, 10:01 am

引言回復 :
羅丹 發表於: Sun.08/01, 2010 04:04 pm
《大智度論》︰「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
菩提心,可悲、可智。端視你從哪一角度切入也。
不過,羅丹倒沒聽過有哪位祖師大德是把 菩提心和「阿賴耶識」扯上關係的。
這種「菩提心」的定義,還不奇怪麼?
應該是〔菩提心,可悲、可智。端視你從哪一角度切入也。〕這段話吧?
感謝羅丹站長指導。
回頂端 向下
 
菩提心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佛教正學論壇 :: 正學資料庫 :: 蕭徒立言邪見辯正區-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