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正學論壇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佛教正學論壇


 
首頁首頁  官方頁官方頁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搜尋搜尋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登入
會員名稱:
登入密碼:
自動登入: 
:: 忘記密碼
最新主題
» 本站網址更新為http://minguetw.f-orum.com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Empty2014-07-07, 12:34 pm 由 版工

» 無太佛彌勒!破斥一貫道邪見!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Empty2012-08-28, 9:32 am 由 版工

» 本論壇遷單通啟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Empty2011-10-21, 9:47 am 由 版工

» 【疑著】該不會是【日誌】的另一化名吧?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Empty2011-03-02, 9:05 am 由 版工

» 嚴禁批判出家人的經證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Empty2011-03-01, 3:46 am 由 版工

» 日誌是出家師父嗎?為何會在意這個請法應有的禮節?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Empty2011-03-01, 3:39 am 由 版工

» 如此十力,唯如來成就,是名如來與聲聞種種差別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Empty2011-03-01, 1:37 am 由 版工

» 牛黃說無名是齒德俱尊的賢者??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Empty2011-02-23, 11:20 am 由 版工

» 參訪又出現統計性質的誤解之謬誤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Empty2011-02-23, 1:39 am 由 版工

» 圓覺自性。非性性有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Empty2011-02-21, 10:42 am 由 版工

導航
 歡迎頁
 首頁
 會員列表
 個人資料
 常見問題
 搜尋
最熱門主題
淨堂惡行
日誌離題發言紀實
立言豈能把如來藏當成只是〔有為〕?
淨堂不知金剛力士與金剛乘的關係
受菩薩戒律可以修學外道法門是有但書的
蕭徒道德恐慌事件又一起!蕭教祖自始即破菩薩戒!(x堂卻為其辯護)
西藏佛教並無『飲酒食肉不礙菩提,行盜行婬無妨般若。』的鬼話
淨堂說【至少】要有確實的歷史證據才行?羯臘磨經有這麼說嗎?
請各位網友注意,某論壇的某網友有詐欺傾向
小葉認為佛經都是本師死後才出現的如何證實是本師親口說的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向下 
發表人內容
版工
群組:系統管理員
群組:系統管理員
版工


文章數 : 886
注冊日期 : 2009-07-03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Empty
發表主題: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Empty2011-01-06, 3:25 am

引言回復 :
淨堂 發表於 Thu.01/06, 2011 11:02 am
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
淨堂的佐證資料如下:
《瑜伽師地論》卷51:「復次修觀行者,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略彼諸行、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為一聚已,由緣真如境智修習、多修習故而得轉依:轉依無間,當言已斷阿賴耶識,由此斷故當言已斷一切雜染。當知轉依由相違故,能永對治阿賴耶識。又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轉依是常,無取受性;緣真如境聖道,方能轉依故。……又阿賴耶識斷滅相者,謂由此識正斷滅故捨二種取,其身雖住猶如變化。所以者何?當來後有「苦因」斷故。便捨當來後有之取;於現法中一切「煩惱因」永斷故,便捨現法一切雜染所依之取。」(CBETA, T30, no. 1579, p. 581, c3-20)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成唯識論》卷3的見地是:「阿賴耶識非斷非常」。

引言回復 :
羅丹 發表於 Thu.01/06, 2011 11:02 am
「賴耶體長住.....阿賴耶識雖與種子....性恆明潔...」,賴耶之體如何長住?八地或阿羅漢即轉異熟識矣。故知此乃至其清淨體性,方言常住也。「性」明潔,亦復如是。
《大乘起信論》與《成唯識論》都支持羅丹如是推論。
引言回復 :
《大乘起信論》云:「今言滅者,但心相滅,非心體滅。……眾生亦爾,以無明力令其心動,無明滅故動相即滅,非心體滅;若心滅者則眾生斷,以無所依、無能依故;以心體不滅,心動相續。」
原來只是心相滅,心體可沒滅,因為「若心滅者則眾生斷」,所以說「心動相續」。
引言回復 :
《成唯識論》卷3:「然阿羅漢斷此識中煩惱麁重究竟盡故,不復執藏阿賴耶識為自內我,由斯永失阿賴耶名,說之為捨,非捨一切第八識體。」(CBETA, T31, no. 1585, p. 13, c3-6)
所以阿賴耶名已失~但體尚在。

引言回復 :
《成唯識論》卷3:「阿賴耶識為斷為常?非斷非常;以『恒』、『轉』故。『恒』,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恒』言遮斷,『轉』表非常;猶如瀑流,因果法爾。如瀑流水,非斷非常,相續長時,有所漂溺;此識亦爾,從無始來生滅相續,非常非斷,漂溺有情,令不出離。」(CBETA, T31, no. 1585, p. 12, b28-c8)
這句「阿賴耶識為斷為常?」當然是一種進退兩難的問法,解決之道卻是超越對立的「非斷非常」,理由是此識相續常無間斷的『恒』及此識念念生滅前後變異且並非常一的『轉』,《成唯識論》的作者如實描述了阿賴耶識的『恒』與『轉』這兩種似乎對立的概念,並試圖整合為一,所以不落常斷兩邊。
回頂端 向下
版工
群組:系統管理員
群組:系統管理員
版工


文章數 : 886
注冊日期 : 2009-07-03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Empty2011-01-06, 6:36 am

引言回復 :
淨堂 發表於: Thu.01/06, 2011 12:03 pm
立言 發表於 Thu.01/06, 2011 12:01 pm 寫到:

1、淨堂自認比玄奘菩薩見地高明。
2、淨堂顯然不曾見識過阿賴耶識的高風亮節也。


但彌勒佛的見地比蕭平實及立言高明啊
彌勒佛說: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
不會因為某人瞎扯就突然變成不生不滅

彌勒佛?還是老實的說是引據《瑜伽師地論》吧(註)!怎麼連這一向老實的淨堂也有詐欺傾向?該不會是被日誌的設局誘敵入殼的詐欺傾向所影響了吧?(所以日誌真是敗壞本論壇風氣啊!)
淨堂在本帖似未詳述這《瑜伽師地論》的見地為何比「蕭教祖」及立言高明?「蕭教祖」的著作有幾本皆引用《瑜伽師地論》,亦引用《成唯識論》,你應該引「蕭教祖」的論述,並再引《瑜伽師地論》作一比對,讓網友們一眼就看出兩者見地之高下為何!你未審先判的就說《瑜伽師地論》的見地比「蕭教祖」高又有何意義?而且,「阿賴耶識體是無常」與「阿賴耶識是無常」這兩段文字的差別在於這個「體」字,你不會從這個差別去攻嗎?你說什麼「阿賴耶識體......不會因為某人瞎扯就突然變成不生不滅」,本題有誰說「阿賴耶識體是不生不滅」?我在Thu.01/06, 2011 11:24 am說的是《成唯識論》卷3的見地是:「阿賴耶識非斷非常」,我可沒說「阿賴耶識非斷非常」。你沒看到這個「體」字具關鍵性嗎?

淨堂你說某人瞎扯?誰瞎扯?你怎麼不敢講?

我來幫你編排《瑜伽師地論》吧:

引言回復 :
《瑜伽師地論》卷51:「復次修觀行者,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略彼諸行、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為一聚已,由緣真如境智修習、多修習故而得轉依:轉依無間,當言已斷阿賴耶識,由此斷故當言已斷一切雜染。當知轉依由相違故,能永對治阿賴耶識。又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轉依是常,無取受性;緣真如境聖道,方能轉依故。……又阿賴耶識斷滅相者,謂由此識正斷滅故捨二種取,其身雖住猶如變化。所以者何?當來後有「苦因」斷故。便捨當來後有之取;於現法中一切「煩惱因」永斷故,便捨現法一切雜染所依之取。」(CBETA, T30, no. 1579, p. 581, c3-20)

阿賴耶識的:體→是無常,有取受性
      
阿賴耶識的: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_^)

註:《瑜伽師地論》的維基百科資料轉貼如下:

引言回復 :


譯本緣起
漢傳譯本中最完善完整的是玄奘法師於貞觀二十一年(六四七)至二十二年(六四八)間,在東都弘福寺翻譯者,共一百卷。相傳一百卷,戒賢論師為玄奘大師一共講授了三遍。玄奘大師跟他學習了三遍,講了三次。第一次是講了十五個月,第二次講了九個月,第三次就無相關記載時間。

相傳約在佛入滅一千年後,古印度的無著菩薩所著作。

《大唐西域記》:無著菩薩夜昇天宮於慈氏菩薩所受瑜伽師地論莊嚴大乘經論中邊分別論等。晝為大眾講宣妙理。……無著菩薩健馱邏國人也。佛去世後一千年中誕靈利見承風悟道。從彌沙塞部出家修學。頃之迴信大乘。

另有相傳由彌勒菩薩說法,返回人間後,再為大眾演說,並成紀錄

在玄奘漢譯之前,另有部分譯本,如北涼曇無讖所譯之《菩薩地持經》十卷、劉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所譯《菩薩善戒經》九卷,以上兩譯均相當於奘師百卷譯本中之卷三五至卷五十之《本地分 菩薩地》。此外,曇無讖另譯有《菩薩戒本》一卷,相當奘譯卷四十、四十一之《本地分菩薩地》戒品。

那麼,《大唐西域記》是經藏之一嗎?是論藏之一嗎?是律藏之一嗎?若都不是,淨堂何必相信那《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所說?還是無著菩薩所說?無著菩薩夜昇天宮是事實呢?還是傳說?根本都不可考了吧?所以!淨堂在法義辯正時,根本沒必要去強調《瑜伽師地論》是誰說的!
回頂端 向下
 
淨堂沒顧到的地方是這句「轉依是常,無取受性」。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佛教正學論壇 :: 正學資料庫 :: 附佛外道淨堂邪見辯正區-
前往: